政协论坛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协论坛 > 正文

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张连起

更新时间:2017-08-08 09:40:00点击次数:2329次

 近来热播的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境界。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精辟点出了民主的本质是一种制度安排,不是只有一种形式,更不是只有西方模式。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人大代表大会制度是选举民主的载体,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平台,两者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这不仅解决了权力来自哪里的问题,还解决了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

 不妨从一个历史场景说起。“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作家何其芳对抗战时期延安的描绘。

        这是一幕令人向往的历史场景,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让边区和抗日根据地成了当时中国最具魅力的所在,这种魅力来自清廉务实,更来自民主,来自一种叫“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产党员占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和其他人员占1/3,而他们身后,分别是无产阶级和贫农、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正是这种政治框架,让抗日阶层的利益得以调节与平衡,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动员。

 这正是协商民主的发轫,这次带有实验性质的民主实践,为中共日后的协商建国理论乃至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举行,在讨论代行人大职能的人民政协是否有必要存在时,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寻找适合中国的民主制度构架。而协商精神,在其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的毛泽东主席那段经典论述:“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民主制度不存在什么“普世标准”,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设计和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判断一种制度的优劣,关键看它能不能调动和汇集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如果说,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那就是绝不简单套用别国模式来评价本国的民主制度,坚定走自己的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因为制度的背后是文化,协商民主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生发,是因为我们有着500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有着100多年的民族复兴传统,有着68年的社会主义传统,有着39年的改革开放传统。可以说,正是这些传统的滋养,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观、民主政治的本质、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开辟了人民民主新境界。

 推动协商民主,还与一个宏大的主题相关,那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益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治理这样的社会形态,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协商民主,就是为日益多元的表达和诉求,提供一种制度性通道,从而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无论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上马,还是政府各项重要政策的出台和各领域改革的推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与共和国的脉搏一起跳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画好最大同心圆,汇聚广泛正能量,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国为人类的制度文明所作的贡献。

 我们期待这样的生动场景:协商民主广泛实践,社会活力充分释放,内生动力竞相迸发,民意与民智通过各种协商平台汇聚,与决策层实现畅通对接。这种民主制度,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就有了展望:“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资深会计审计专家)

摘自《人民政协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