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正文

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发展“三农”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三)—1

更新时间:2019-02-25 10:04:20点击次数:1510次

    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切实让广大群众不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宝昌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部署,全市农业系统正在按照要求部署,对标中央、省乡村振兴规划,下大力研究、制定、落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今年,全市农业系统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规划先行、改革主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努力推动我市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农业按照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理念,重视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精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研究促进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新发展。围绕京津、服务雄安,坚持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周边农业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以休闲观光、生态文旅、高新技术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推进特色产业聚集、打造高端农产品、开展休闲观光体验,形成产城融合、区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样板区。围绕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瓶颈制定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出明确要求,这就需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明确目标、超期布局、科学谋划。”市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张润清说,“全市实施创建的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机融合为基础,政府推动、专家支撑、企业承载、农民获益,已经成为国内外尖端农业科技要素聚集地。”

    2018年,全市推广“太行山第壹驿站”成功模式,在全市19个县(市、区)建成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建成面积8.6万亩,涵盖蔬菜、果品、杂粮、中药材、养殖、苗木、盆景等10大类26个特色农业产业,100多个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驿站得到转化、应用和推广,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带动农户近7万户实现兴业增收。全市累计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83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数量连续多年在全省保持领先,成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桥头堡”。

    杨宝昌说,今年,全市将采取“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推广服务模式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技术服务模式,以优势特色产业产品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政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小麦、玉米、蔬菜、食用菌、疫病防控等行业体系专家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入户率不低于98%。进一步深化“太行山道路”,全市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达到40家。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力争省精品园区达到7个以上。持续创建农民合作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县(市、区)培育发展3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特色品牌,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为方向,加快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保定农业‘金字招牌’。对全市农业战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鲍瑞亚说,“目前,全市农业系统正在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培育打造特色小镇,在西部贫困县开展‘共享农舍’‘共享农庄’‘共享山庄’建设试点,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据悉,我市深入推进品牌强农行动,全面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瞄准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每个县确定12个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形象设计,厚植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开展“共享农庄”“共享山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可持续、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体制机制,通过推广联贫带贫机制、产业发展模式、现代管理理念,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效能,提升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近年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发生了深刻变革,村村通工程、饮水难题基本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推广建设。”市政协委员、保定仁智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志茹说,“在实施过程中,我建议,加快农业农村改革步伐,加强组织建设;要强化生态治理、推进绿色发展。”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农村改革新路子,多举措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搭建流转平台,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发展土地、资金、农宅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新型集体经济实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目前,全市21个县(市、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专业化,4826个村庄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厕所革命”改厕9.29万座。946个村的美丽庭院达到50%以上,1207个村完成美化任务。 

    深入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行动,一是实施节水、节肥、节药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季节性休耕实施面积不低于5万亩,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预计将达到80.4万亩。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其中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建率达到100%。三是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进一步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等高值利用方式和成熟利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秸秆收储体系,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条,推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秸秆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四是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用能清洁燃烧改造工程,2019年将实现农业生产用煤完全清零。

2019年是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之年,是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抢抓机遇,实现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大有作为的一年。全市农业系统一定会创新建设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补短板,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保定现代农业在新时代的跨越崛起作出新贡献。”杨宝昌说。(王金堂)

来源:《保定日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