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论坛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协论坛 > 正文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钱学明

更新时间:2017-09-25 09:54:57点击次数:2114次

“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固定宽带已覆盖了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亿万民众都能够通过阿里巴巴、当当等网站享受便利的消费方式;不少大学生毅然回乡创业,依托电子商务为家乡物产插上翅膀,改变了贫困落后的原貌;跨境电商平台上,更是流转输送着世界各地的珍罕之物。然而,随着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青少年网瘾、大量个人信息泄漏、网络诈骗等问题也屡屡发生,给网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互联网真可谓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国际社会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事实上,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网信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我国网络空间法律体系已经进入新阶段,网络生态也有了明显好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人民群众对今后网络的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之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将青少年网络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美、日、德等国家还对青少年网络安全进行了专门立法。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网络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不乏大量不良信息诱导,危害着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加强互联网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应着力在青少年网络安全上发力,关口前移、从严管理,加快推进对网络平台追责和网络后台实名备案等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此外,随着网络教育、购物、支付平台等蓬勃发展,网民不可避免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留下大量的个人信息。有别于成年人,青少年社会经验缺乏,对一些诈骗手段甄别能力较差,容易成为因信息泄露而引发的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的“猎物”。因此,对于个人信息泄露和一些网络不良行为,有必要前移治理“关口”,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这就需要调整立法理念,不能简单按照非法互联网信息交易所得来量刑定罪,而应充分考虑其社会危害性和后果严重性,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内涵。

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什么样的网络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青少年;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建设网络强国、加强互联网治理应扛起保护青少年的大旗,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多方协作,营造一个真正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主委)

摘自《人民政协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