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7-04-10 11:46:31点击次数:4844次

       保定是大学城,现拥有17 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建议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进一步增强保定就业吸引力,让保定日益成为本地、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福地。

一、将就业与创业服务前置,与高校共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与咨询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为高校将企业运作机制和模式引入学校、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开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必要的条件。关注和指导各高校就业创业平台建设,结合典型案例和创业事迹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保定市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培训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     

二、规范保定市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

探索建立与京津就业市场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保定市大学生毕业供给与需求信息网络。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三者贯通,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规范的就业和人才招聘信息。

三、要结合实际,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

今年保定市将拿出 2000 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创业,可用于大学教授或学生创业。应研究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市内就业、创业的措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奖,鼓励前沿、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保定,吸引省内和京津地区优秀学子到保定创业发展,打造高质量人才集聚高地,增强保定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作,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到小微企业就业。完善社会托底政策,积极做好失业保险、职工安置、就业援助等工作。

四、对接京津,优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拓宽就业渠道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就业形势会商、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发布和共享等方面入手,依托政府部门间的支持与协调,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内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联盟互动及相互协作,更好的推进区域内大学生充分就业、创业。

近年来,保定市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占据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在承接首都功能转移方面应更多注重第三产业,创新政策供给,推进主动对接、高端对接、务实对接、精准对接,吸引优势资源。抓好87家央企进保后续工作,做强做大做优产业布局,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最大程度增加就业岗位。

五、以保定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为依托,搭建并培育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物化平台

保定市大学科技园历经3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晋级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园区不仅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平台,也是大学生创业的起步平台。因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京津,鼓励开展校地共建、校企共建,吸引优秀的资本、技术、信息、项目、知识、人才进驻保定。

六、支持保定市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搭建优化决策和理论创新的平台

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保定强。当前,保定市已完成市区区划调整,人口由120 万人增加到 280 万人,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东拓、西扩、北延、南连的大保定格局的框架已经拉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打造京津保“金三角”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因此,应更加重视人才,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和实务研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鼓励学校成立专门机构,支持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二届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保定市委主委、河北农大资环学院院长、国土资源学院院长  许 皞

《保定日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