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史天地 > 正文

毛主席的“马前卒”王振海

韩托

更新时间:2019-01-08 10:41:59点击次数:10785次

    他出身贫寒,苦大仇深。他曾是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为保卫领袖的安全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出生入死,历尽艰辛,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警卫团主管领导的高度评价。他就是当年号称毛主席“马前卒”的八路军战士王振海。

    1922年初冬,王振海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大兴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苦难的童年,磨练了他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亲人的教诲,造就了他嫉恶如仇的侠义精神。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大地,沃野千里的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遍地封锁沟”的人间地狱。年仅15岁的王振海义愤填膺,多次报名参加八路军,但终因年纪太小,没能得到组织批准。1938年春天,冀中分区的24团驻扎在大兴庄村,王振海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1939年秋,部队到达陕北。他因为做事沉稳,诚实干练,被组织上选送到中央警卫团,成为毛主席的警卫战士。

    进入警卫团后,王振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一门心思苦练军事技术,认真学习有关警卫战士的条令条例。一有空闲就去马厩打扫卫生,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的马匹梳洗、喂料,了解战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状况。不到一年时间,就由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警卫员,为以后执行各种复杂艰巨的保卫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7年3月,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改为向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派胡宗南部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大举进犯,并多次派飞机轰炸延安。3月18日,敌人已经占领延安城郊,坐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就能清晰地听到前线传来的枪炮声。这时彭德怀司令员来了,急切地问:“主席怎么还不走?快走,快走,一分钟也不能再耽误了!”并嘱咐警卫员:“必要的时候,你们抬也要把主席抬走!”但主席仍然未动身。彭总走到主席身边说:“现在,我要打仗,这是我的战区,请主席马上撤离!”那时,毛主席正俯在桌子上察看陕北地图。听了彭总的话便微微笑着说:“好了,我走,我走。老百姓走完了吗?”警卫员急忙回答:“老百姓都撤离了。”听完警卫员的汇报,毛主席紧紧握住彭总的手说:“老彭,你可要注意安全啊!”这时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等其他首长也陆续赶来再次劝主席撤离。

    3月18日晚,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现在我们放弃延安,但延安是敌人拿不走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还会回到人民的手中。”“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历史也完全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预见。

    在那个年代,战略转移,都是徒步,而且常常是夜间行军,只有主席和中央首长骑马。毛主席骑着一匹大白马,由王振海负责。他是毛主席的警卫员,行军时在前边给主席牵马。每到宿营地,喂好马后,他总是给马梳洗一番。大白马膘肥体壮,走起路来精神有劲。每当行军前,王振海都把主席的文件和日常用品以及书报收拾好,驮在大白马上。有时怕马驮得太重,走路不稳,他就把20多斤的粮食袋挎在自己的脖子上。

    1947年3月26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到达清涧县石嘴驿枣林沟,并在那里组织召开了临时会议。4月4日晚,天降大雨,王振海跟随毛主席经过一夜的冒雨行军,从子长县石家湾赶到靖边县青阳岔。一路上,雨大路滑,山道崎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山坡上石头太多,马走起来不稳,主席骑在马上颠簸得厉害,有时还打前失,很不安全。王振海牵着马瞪大眼睛,小心翼翼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用力踢路上的石头,这样马走起来就稳多了。一路上鞋踢烂了,就光着脚走,见石头还是踢,脚踢破了鲜血直流。4月5日拂晓,细心的毛主席发现了,就问:“小鬼,你怎么瘸了?”旁边的同志说:“他踢石头把鞋踢烂了,光着脚走哪。”毛主席听后,立即翻身下马,一看王振海的脚血淋淋的,指甲都踢没了,十分关切地说:“唉!这怎么行,路还远着哪!”随后,叫人把他的一双新布鞋取来递给王振海说:“小王,快穿上。”并叫卫生员给他包扎好。看着主席那紧皱眉头、十分关切的样子,王振海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一试鞋,太大。主席说:“鞋子大就系个带子嘛。”接着又笑着说:“再不要用脚板修路了,等革命胜利后,踢开一切绊脚石,咱修它一条康庄大道。”到达指定地点后,连长给了他一双合脚的旧鞋,他又把毛主席给的鞋换下来,在鞋里写上“毛主席给我的鞋”,然后放在挎包里。从此,这双鞋成了他终生珍藏的传家之宝,也是他以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这是主席对他的关怀,也是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提及此事,王振海总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据老人回忆,他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105天,历经十几个县,300多个村庄,行程数千里,光穿烂的新旧布鞋就达30多双。为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就这样,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延安军民按照“蘑菇战术”,充分利用优越的群众基础和千沟万壑的有利地形,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摸清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为以后我军的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平解放后,王振海跟随毛主席和解放大军兴高采烈地进驻北平。不久,又由香山搬进了中南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北平改为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建国后,中央召开一些大型会议,领导都叫他做主席的贴身警卫,保卫毛主席的安全。日常工作中,他服从分配,严守纪律。无论是现场保卫,还是安全检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首长表扬。

    毛主席非常关心警卫战士的学习。他经常说,现在搞经济建设没有科学文化怎么成?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有一天,王振海正在院里石桌上做作业,主席见到了非常高兴,就给了他一只金星钢笔,上面还刻有毛主席的名字。接过金笔,王振海给主席行了一个郑重的军礼,然后激动地说:“听主席的话,一定努力学习文化。”不久,毛主席又让警卫战士们分批上了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王振海刚刚16岁就参军,是从小没进过校门的穷孩子,如今上学啦,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于是,他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决心以崭新的面貌来回报党和毛主席的殷切关怀。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转眼到了1958年,为了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毛主席鼓励警卫人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国家建设。按照主席的指示精神,王振海自报奋勇,携家带口来到了内蒙古雅克石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担任了建工局四处党总支书记。从此,跨上了他人生奋斗的另一个起跑线。临行时,日理万机的毛主席问寒问暖,还和他共同进餐,合影留念,依依之情溢于言表。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