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十九大上的中国“新声音”(上)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哲学社会学课题组

更新时间:2017-12-06 10:41:23点击次数:2666次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唱响了中国“新声音”。

      新时代与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庄严地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总书记从中华民族角度、社会主义角度、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角度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循着这三个角度,让我们走进这个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39年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今日,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中华大地百年沧桑,也正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从低潮而重兴的历程。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科思曾说:“我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中国所选择的中国道路、所提供的中国方案、所倡导的中国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治理宝库,更丰富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党的高度自信,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矛盾与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判断以来,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重新定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根据毛泽东《矛盾论》所阐释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来判断的,是根据社会阶段变动的新特点来判断的。从1981年到2017年,我国在这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也在发生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解决温饱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巨大进步,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全面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的第一个方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社会动力不足、社会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率低。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兴技术、新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在经济取得一定成就基础上,深入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优良条件。(冯晓平 田茹 智静 孙珍珍 闫海芳 闫欣)

摘自《保定市人民政府网》

(编辑:保定政协)